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新动向陕西股票配资。
近日,两份公开的报告释放加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号。一份是《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下称《决算报告》),在部署下一步七大财政重点工作时,其中之一就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另一份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下称《全国人大财经委报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下一步财政等工作五大建议中,一大重点是不断强化政府债务管理。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不过也有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在近年多项举措下,风险得到缓释。上述两份报告中,既延续了强化地方债管理已有部署,也有一些新内容。
比如,上述《全国人大财经委报告》在谈及不断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时建议,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分配要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建立健全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指导地方动态监测专项债券项目融资收益平衡变化情况,对收益不达预期的及时制定应对预案。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当前伴随着专项债项目收益持续递减,专项债一般化的倾向越发明显,即最终为了降低专项债风险,得依靠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偿还,这样降低了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上述报告给出了相关建议。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国对地方债采取限额管理。其中,每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由全国人大批准后,财政部分配至各省,各省份再逐步分配至市县。如何科学合理分配这一额度,不仅关系地方经济发展,更关系债务风险防控。因此近些年财政部不断优化专项债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的地方、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低的地方倾斜。
罗志恒建议,专项债额度确定和分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专项债储备项目实际情况作为发债规模重要衡量因素。比如可以提前一年根据地方储备专项债项目,来甄别真正能做到项目收益覆盖融资本息项目,以此来确定第二年全年专项债额度。而达不到满足专项债收益水平的项目,可以通过给予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额度来弥补。然后专项债额度如人大建言,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这样才能从总量和结构上理顺专项债机制。
受经济增长放缓,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以及此前一些地方申报专项债项目时存在夸大收益等情形,使得当前一些专项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这一问题也被近年部分审计部门发现,并提示可能存在偿付风险。
对此,财政部此前也公开表示,动态跟踪监测专项债券项目的融资收益平衡情况。执行中,如果专项债券对应的基金收入因为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从相关的公益性项目单位调入专项收入进行弥补,保障债券还本付息,防范专项债券偿付风险。
上述《决算报告》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时提出,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坚决遏制违规举债。
近日审计署披露,审计19省市发现违规举债尚未全面停止。24 个地区所属国企通过在金融资产交易所违规发行融资产品、集资借款等方式向社会公众融资,至 2023 年底余额 373.42 亿元,主要用于支付到期债务、发放人员工资等,形成政府隐性债务 112.58 亿元。
上述《决算报告》还提出,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加快压降平台数量和隐性债务规模。
财政部今年3月公开表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有效保障,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融资平台数量有所减少。总的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决算报告》还称,深化国债市场建设,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协同。做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相关工作。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上将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的节奏、期限结构等也需要同步研究深化。
"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潘功胜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陈益刊
相关阅读 专家热议地方债管理机制改革,重在开好举债“前门”新一轮财税改革呼之欲出,政府债务管理需要新机制,其中开好举债“前门”是关键。
05-26 21:34 地方政府一季度“借钱”减速,原因、影响有哪些?由于增发国债等因素,今年一季度地方发债进度慢,新增债券发行规模腰斩,不过后续发债会提速,以稳经济。
04-02 20:47 一月内国务院两度部署化解地方债,今年工作重点圈定了哪些?时隔一个月,国务院再次部署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要求下更大力气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
03-23 12:12 国务院强化地方债管理新部署,释放什么信号?今年地方债监管继续保持高压,一揽子化债工作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被重点提及。
03-15 12:00 财政部发布近2万字财政政策执行报告,有何看点?去年财政政策有力促进我国经济运行向好和高质量发展陕西股票配资
03-07 14:2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